小編按:我國行業標準JGJ 104-2011《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》規定,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 5 天穩定低于 5℃,即滿足冬期施工條件。處于該條件下,混凝土在生產和施工過程中如不采取適當措施,極易出現脹裂、強度下降等質量問題。
那么冬季混凝土生產與施工需要注意哪些?是否處于冬季施工的工程都需要進行冬季施工準備?
冬季施工往往趕工期,而冬施也具有投入高、收益低、風險大特點。大多數質量缺陷都要等到拆除模板后才能發現,而這時候往往已經是兩三個月后的事情了,處理起來難度極大,也面臨修補、拆除的風險。很多關鍵細節若能注意,風險便能降到最低,質量得到最大保障。
1.原材料加熱與下料
冬季施工,為保障混凝土出機溫度,往往要對原材進行加熱,因為水的熱容量比砂石大四倍,一般不預熱砂石,而是加熱水,水溫最高別超過80℃。投料順序一般為水、外加劑、砂石;事先預熱,并避免與水泥直接接觸。然后再投入水泥、粉煤灰等粉料。曾經一個攪拌站,夏季施工倒沒問題,冬季卻總是坍損很大,出機就損失了,后來查找問題,發現根源在沒有充分攪拌水和砂石,水溫還沒有完全降下來,就投了水泥和摻合料,高溫下的水泥迅速促凝,使混凝土失去了流動性。
2.天氣寒冷,鋼筋也要保溫加熱
這一點與前面相似,鋼筋在環境溫度很低的時候,也要進行保溫加熱處理,否則在鋼筋表面會形成冰殼,不僅影響鋼筋與混凝土的握裹力,同時在地下工程還會造成滲水通道,這一點是必須要注意的,至于采取鋼筋保溫加熱的方式,還要根據現場實際來選取。